消暑湯水︱「小暑」後易積濕熱 中醫師揭夏季常見傷身迷思 推介1款湯水消暑健脾化濕
撰文: 張沛
發布時間: 2024/07/05 12:50
最後更新: 2024/07/05 12:53
【小暑/炎熱/夏季/消暑/濕熱/解渴/祛濕/湯水/消暑湯水/傷身行為/中醫】7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「小暑」,是繼夏至後夏季的第一個節氣。除了溫度上升,天氣也變得潮濕多雨,不少都市人都感到身體沉重懶洋洋和胃口欠佳。註冊中醫師麥俊堅提醒,夏季有3個常見的消暑行為,實際上非常傷身,同時也反映出身體存在毛病,需要認真調理,尤其是「小暑」過後天氣變得多雨潮濕,人體更易積聚濕氣。他為大家推介一款湯水,能消暑解渴、健脾化濕,非常適合當季飲用。
最新影片:
麥醫師指出,中醫的角度認為——夏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,同時是身體陽氣最充盛的時候。活動時容易出汗,但是辦公室或室內長期開冷氣,讓身體陽氣無法運轉流通,是都市人常見的毛病。加上潮濕的天氣,濕熱容易蘊藏在身體內,使人昏昏欲睡、提不起勁。
濕熱之邪最容易積聚在脾胃,一旦脾胃弱、濕氣重,就會胃口欠佳、口淡、胃脹、難以消化、大便濕爛。
夏季傷身迷思一:飲水多導致濕氣重
在夏季,身體缺乏水分,容易覺得口渴需要飲水。中醫認為,「經常口渴」反映身體有積熱,若單純是濕氣積聚在中焦脾胃,反而不想喝水。飲水多而且濕氣重,通常是脾胃濕熱相兼,通常伴隨口臭、愛吃甜食或油膩食物、尿黃、大便濕軟或者便秘等。
夏季傷身迷思二:為避免大量出汗而不做劇烈運動
古人認為,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,因此對應人類身上則是運動和出汗,與天地之間的陽氣一同運動,因此適量運動和出汗有益健康。相反,經常留在冷氣地方,不流一滴汗,身體反而容易聚濕。建議在戶外運動時,需要注意避暑和補充水分,避免陽光灼傷或中暑。
夏季傷身迷思三:夏天多喝冷飲、多吃生冷食物降溫消暑
喝冷飲、吃生冷食物,並非全然不可,需視乎情況。中醫通常建議病人避免喝冷水和吃生冷食物,這是因為香港人體質一般脾胃虛弱,胃陽不足,喝冷飲會容易聚積濕氣,平時容易懶洋洋胃口差。如果平時生活節奏規律、作息飲食定時、適量運動、身體無特別不適,偶爾中午喝冷飲、間中吃點魚生或沙拉等亦無不可。相反地,如果進食生冷後胃脹胃疼、痰多、月事不調等,則需要避免生冷。
夏天湯水推介:冬瓜蓮藕湯
功效:消暑解渴、健脾化濕。詳見食譜:
內容獲「腱活堂」授權轉載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